哺乳期得了脂肪肝,不必过分惊慌。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障母婴健康。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含量异常增高,哺乳期女性因营养需求增加、运动量减少等因素,患病风险相对提升。针对哺乳期脂肪肝,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1、饮食调整是关键。
患者应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及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鱼类等,以促进脂肪代谢。
2、药物治疗需谨慎。
在医生建议下,可选用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帮助改善肝脏功能。同时,可考虑补充维生素E、C等抗氧化剂,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损伤。
3、适量运动不可少。
哺乳期女性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提升身体代谢水平,加速脂肪消耗。
4、定期监测很重要。
患者应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心理调适也关键。
哺乳期患病可能带来焦虑情绪,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相信科学能够战胜疾病。
哺乳期脂肪肝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科学的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是恢复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