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致病菌,经规范治疗根除后,患者仍有可能再次感染。这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免疫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若患者治愈后不注意饮食卫生,如与他人共用餐具或接吻,便可能重新感染。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复发风险。此外,治疗不彻底或初始感染的菌株存在耐药性,也可能导致复发。
为降低再感染几率,患者需采取以下措施: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定期口腔清洁;二、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三、避免生食,确保食物煮熟煮透;四、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五、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常采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这些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然而,治愈并非一劳永逸,患者需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才能有效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