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变质性炎症。这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多发于夏秋季。炎症过程中,神经细胞受损严重,常出现变性、坏死,且伴有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1、神经细胞变性
在病毒感染初期,神经细胞出现变性,表现为细胞肿胀、尼氏小体消失、核偏位等。随着病情发展,变性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细胞坏死。
2、胶质细胞增生
在神经细胞受损的同时,胶质细胞开始增生,试图修复受损组织。然而,这种增生往往无法完全恢复神经功能。
3、炎细胞浸润
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大量炎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至脑组织,试图清除病毒。这一过程可能加剧脑组织损伤。
4、血管变化
脑内小血管常受累,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等改变,进一步影响脑组织功能。
5、临床表现与药物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常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治疗方面,除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外,还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可应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形成。
综上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严重的变质性炎症,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