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早产怎么预防
病情描述:
早产怎么预防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预防早产孕妇要做到孕晚期首先不能同房,不要做幅度过大、强度过大的运动。还要保持平衡的心态,不能情绪波动过大。孕期出现阴道炎症,积极的治疗阴道炎症,避免上行性的感染而导致宫内感染。
意见建议:
怀孕期间孕妇要注意定期的到医院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饮食上要注意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的摄入,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
为你推荐
-
早产算不算难产什么叫早产呢,就是我们在孩子没有成熟的时候,没有足月的时候,因为某种因素分娩了,这个就叫早产。早产简单来讲,如果我们笼统来讲早产是难产,它也不是难产。你要看我这种早产的因素,和早产的分娩方式是哪些。如果是医源性的早产,什么叫医源性早产,就是您存在着某种病理性的因素,这个孩子不适合于在母体内继续的妊娠了,我们需要尽快的终止,我们就要借助医学的手段,比方说剖腹产,比方说引产等等的方式,那么在剖腹产的时候或者需要助产的时候,它就叫难产。如果是自然发生的,它就自然流掉了,自然排出来了,就不是难产。01:17
-
孩子早产会导致耳聋吗孩子早产不一定会导致耳聋,一般先天性的耳聋主要取决于整个孕期是否有病毒的感染,或者是父母是否有耳聋的基因,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导致患儿出现先天性耳聋的情况。孩子早产通常耳朵内会有耵聍或者是有积液等,会影响孩子的听力筛查结果,如果初期的听力筛查没有过,可以在42天再进行筛查,此时外耳道的一些脏东西会去除,或者是中耳有渗出,中耳炎得到进一步的好转以后,一般孩子42天的筛查就能通过。如果孩子听力在42天都没有通过,在三个月就要到专业的听力机构进行检查,通过耳声发射、脑干电位,或者是耳部影像学的检查,能进一步明确病因,再进行治疗。02:00
-
怎么预防早产预防早产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产前保健,怀孕以后尽早就诊,然后建立产前检查卡,定期的产检,尽早发现早产的高危因素,并且对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和处理,在医生的指导下注意孕期卫生。第二、几种特殊的预防措施:1、宫颈环扎术,以病史为指征的宫颈环扎术叫做预防性的宫颈环扎术,一般建议是在妊娠的十二到四十周手术。2、以体格检查为指征的宫颈环扎术,是检查宫口已经开了,羊膜囊突出宫颈外口,除外感染又称为紧急的宫颈环扎术。3、以超生为指征的宫颈环扎术,对于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是早产的患者,这次怀孕是单胎在妊娠24周前超声的检查宫颈长度是小于25毫米,可以做宫颈环扎术,叫做应急性的宫颈环扎术,宫颈环扎术以后妊娠到了37周要拆除环扎的缝线。第三、可以做妊娠制剂,近年的研究对预防早产有一定的作用,一般适用于单胎在妊娠中期转宫颈的孕妇,不管是否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可以阴道用药也可以肌肉注射和口服。第四、子宫颈托,近年有报道用子宫颈脱对于妊娠中期宫颈缩短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有一定预防作用,但是这个方法目前仍然有争议。语音时长 2:26”
-
如何预防早产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分娩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体重多为1000至2499克,积极预防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定期产前检查、指导孕期卫生、积极治疗泌尿道、生殖道感染、孕晚期节制性生活,以免胎膜早破,切实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预防胎膜早破及亚临床感染。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妊娠14至18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对于先兆早产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以休息为主,药物治疗主要是以抑制宫缩为主。语音时长 01:15”
-
怎么预防早产孕期应该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劳累,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性生活,这样一般是可以预防早产。但如果既往有过流产或者是早产,是应该及时的给予保胎药物治疗,避免再一次出现早产,定期做产前检查,记好胎动,低盐低糖,低脂饮食。
-
怀孕怎么预防早产病情分析:孕期为了预防早产,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饮食多元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大体力的劳动。如果出现早产的迹象,需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治疗,同时要注意卧床静养,避免过多的活动。意见建议:孕期要注意保证营养充足,适量的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各种营养元素。同时,一定要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产检。
-
怎么预防早产预防早产应该注意定期的去医院做孕检,如果发现有高危的因素,应该及时的去除高危因素,进行对症的治疗,密切观察是否有宫缩或者是胎膜早破等情况。建议在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如果有高危因素,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处理,还应该注意保
-
早产的预防预防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第一定期产前检查,指导孕妇卫生积极治疗泌尿道甚至道的感染,孕晚期节制性生活,以免引起胎膜早破。二,对于早产高危孕妇应定期行风险评估,积极处理。三,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早产率,提高治疗性早产的新生儿的生存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