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t型淋巴瘤
病情分析:t型淋巴瘤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发病,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多数伴有发热、体重下降。结外常累及皮肤、皮下组织、肝、脾、消化道、甲状腺及骨髓等,初诊时多为Ⅲ、Ⅳ期。意见建议:中老年人要加强健康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及早发现疾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纳差,淋巴结肿大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什么是弥漫性淋巴瘤
病情分析:弥漫性淋巴瘤就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本病表现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外的病变比例可达40%~60%,可以原发于任何淋巴结外组织器官。临床病程呈侵袭性,表现为迅速增大的肿物。约有1/3的患者,伴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意见建议:弥漫性淋巴瘤,侵袭性较强,临床上一旦确诊,要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给予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高肿瘤负荷患者,可在正规化疗开始前,给予一个小剂量的诱导治疗,以避免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患者经6~8个周期正规化疗后,仍未达到完全缓解的,要针对残存病灶行放射治疗。
淋巴瘤需要放疗吗
病情分析:淋巴瘤需要放疗,放疗是淋巴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瘤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有:1、根治性治疗;2、综合治疗的一部分;3、化疗不能耐受或抗拒、残存病灶的挽救治疗;4、姑息性治疗。意见建议:淋巴瘤患者需要放疗时,放疗前要充分对肿瘤进行评估。参考影像学信息准确定位,勾画靶区,保证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放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一旦出现血细胞减少及时纠正,必要时暂停放疗。
淋巴瘤需要化疗吗
病情分析:淋巴瘤需要化疗。除Ⅰ期淋巴瘤有的病理类型可以单纯放疗外,一般应化疗加放疗加靶向等综合治疗。淋巴瘤化疗的常用药物有多柔比星,博莱霉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波尼松等。意见建议:确诊淋巴瘤后要尽快住院,根据病理类型,分期等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整个治疗过程要注意保护骨髓,保护肝、肾功能。化疗期间多有消化道症状,药清淡饮食。化疗间歇期消化道症状缓解后,要注意多吃优质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淋巴瘤是什么病
病情分析: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成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意见建议:若发现颈部、腋下、腹股沟有肿大淋巴结,或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消瘦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专业科室就诊。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必要时尽早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输血时应注意些什么
病情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输血应注意异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尽管红细胞输注可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贫血的症状,但输血也会给患者带来免疫调节方面的影响。红细胞制备中残留的小部分淋巴细胞会对受血者免疫反应起抑制作用。意见建议: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输血时,为避免发生对受血者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输注辐照红细胞,经γ照射的红细胞,对血液中残存的淋巴细胞进行了灭活,受血者就不会对其产生进一步的免疫排斥。
多发性骨髓瘤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病情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对身体的危害有:1、骨髓瘤细胞侵犯骨骼出现骨骼破坏造成骨痛,有时会出现骨折。2、贫血,造成患者乏力,头晕,心慌,纳差等。3、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常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4、感染,血栓等。意见建议: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出现骨痛,贫血,蛋白尿时,要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定注意适当运动,以免发生骨折。
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病情分析: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是输注血小板后引起同种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另外,血小板交叉配型的配合程度,也决定了输注效果的差异,配型基本配合者效果较差。意见建议: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要对病情准确评估,减少输注次数及产生相关抗体的概率。在输注前对患者的血小板抗体进行严格检测。另外,需要长期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从一开始就要进行血小板的交叉配型,减少因为输注了不配合的血小板所产生的抗体。输注过程中,应注意血小板制剂的质量,保存期限,保存的类型,温度等因素。
输注红细胞的适应症是什么
病情分析:输注红细胞的适应症有:1、持续慢性出血者。2、手术前后及术中出血者。3、严重贫血者。4、贫血伴心力衰竭的患者。5、肾病及尿毒症需要输血的患者等。意见建议:红细胞输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但不是绝对安全无害,有时候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症。输注过程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反应,要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静脉通道,采取相应措施。
哪些药物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
病情分析: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呋塞米,解热止疼药,肝素,利福平等,都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这些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主要是因为药物性抗体破坏了血小板生长与生成所致。意见建议:临床上需要以上药物治疗时,要定期检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血小板减少。若出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相应治疗。
血小板的功能是什么
病情分析:血小板有许多功能,主要是凝血功能和止血功能,它的止血功能主要通过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释放生物活性颗粒而发挥作用。意见建议:在发现血小板减少时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如果是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但不低于50×109/L,又没有出血情况可严密观察,暂不治疗。当血小板水平低到30×109/L时,有发生内脏出血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治疗。
血液生化检查的内容及标准是怎样的
病情分析:血液生化检查的内容有血脂,血糖,肝功,肾功及电解质等。其标准空腹血糖为3.89~6.11mmol/L;总胆固醇为3.1~5.7mmol/L、甘油三酯为0.56~1.70mmol/L;。肝功谷丙转氨酶为8~40IU、谷草转氨酶为8~35ΙU,总胆红素5.1~17.1μmol/L、直接胆红素0~6μmol/L,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55g/L,球蛋白为20~30g/L,肾功中尿素氮为3.2~7.1mmol/L、肌酐为44~133μmol/L,血钾为3.5~5.3mmol/L、血钠为136~145mmol/L、血清氯化物为96~108mmol/L等。意见建议:血液生化检查的项目很多,病人就诊时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但不能无根据的随便做检查。
哪些病属于血液系统疾病
病情分析: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凝血疾病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红细胞疾病又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原因引起来的溶血性贫血。白细胞疾病,又包括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各类型急性白血病,各类型类型慢性白血病等。出血、凝血性疾病又包括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意见建议:血液系统疾病多有发热,贫血,出血,乏力,头晕等不适。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尽快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发烧和流鼻血是白血病吗
病情分析:发烧和流鼻血不一定是白血病。但白血病可以发烧和流鼻血。白血病除发烧和流鼻血以外,常有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象白细胞增高等。意见建议:出现发烧和流鼻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首先处理鼻出血,必要时到血液科进一步查体了解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根据情况进一步做相关检查。尽快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血液检查分为哪几种
病情分析:血液检查分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出凝血及溶血性疾病等。红细胞系统主要查红细胞数量及形态初步了解贫血的类型。白细胞系统主要查白细胞数量,分类是否异常,血小板系统就要查血小板多少。出凝血主要查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溶血性疾病检查主要是确定溶血性贫血的类型。意见建议:患者若因乏力,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等就诊,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选用血液检查的项目,明确诊断。不能明确诊断的,再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
小儿贫血有哪些类型
病情分析:小儿贫血的类型有: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小儿贫血在各年龄段,地域不同,好发的贫血类型不同,营养状况亦是发生贫血的重要因素。意见建议:发现孩子皮肤粘膜苍白,面色苍黄或蜡黄,乏力疲倦,懒言少动,精神差,食欲下降等情况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时给予病因及对症支持治疗。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还能上学吗
病情分析: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能上学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病情不是特别严重的儿童,且无明显严重临床症状,是可以上学的,但上学期间需注意不要磕碰,不要发生出血现象。如果病情特别严重,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低下,则不能上学,最好进行住院治疗。意见建议: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和含铁量高的食物,如血,猪肝,鱼肉等。餐后勿饮浓茶,因为茶叶中喊大量鞣酸,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此外患者平常应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良好,对恢复病情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办
病情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根据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对于轻微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药物治疗,可通过雄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刺激机体造血。对于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采取输红细胞、血小板支持以及抗感染治疗。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意见建议:建议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含铁高的食物,对贫血有一定的好处,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可以促进机体对造血物质的吸收,如菠菜,富含大量铁元素,长期服用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压低好吗
病情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压低是非常正常的,但长时间血压低会影响身体健康,在此期间最好不要去献血,以免加重病情。意见建议:日常饮食上可以多以血红蛋白丰富的食物为主,如动物肝脏,动物学,瘦肉等动物性食品,其他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芝麻,海带,紫菜等,建议使用铁质炊具。多吃蔬菜水果,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可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对防止贫血有很好的效果。
职业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毒物可以引起
病情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除了和病毒感染,免疫因素有关以外,还有很多化学毒物有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是在职业环境当中经常接触这些化学毒物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比如说经常接触苯及其化合物,制鞋业,油漆行业,橡胶业,喷漆,彩色印刷,还有长期与汽油接触的司机等,有可能会出现这些化学毒物侵蚀到人体,对骨髓产生毒性作用。意见建议:平时饮食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动物性的食物,其余含铁较高的食物有芝麻,海带,木耳等,同时还需多吃高蛋白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